位于西城区东南部的西长安街街道虽然辖区面积不大,仅有4.24平方公里,但这里地处首都政治核心区和功能核心区,是距离“红墙”最近的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不但驻有上百家的中央单位、市属单位,还是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所在地。
在践行红墙意识的工作实践中,西长安街街道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展基层社会治理,2016年率先创立了全国首个基层政府大数据中心,通过汇聚多源、多维度数据,将“大数据”思维运用于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综治维稳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不仅利用先进的“大数据”理念践行着“离红墙最近 与百姓最亲”的庄严承诺,更让那些曾经“沉睡的数字”发挥出了更加精准的社会治理效益。2018年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专门就西长安街街道大数据建设工作进行了批示,点评“小街道有大作为”,并提出打破“信息孤岛”重在抓落实,要拿出硬措施推进此事,务必有新突破。
GIS地图 数据实时汇聚动态监管
“我们几年前研发了一套数字红墙社会管理平台,通过实景拍摄、建模制作了2.5维GIS地图,覆盖辖区所有街巷、楼宇和平房院落,辖区内的‘人、地、事、物’等数据都被缝合在了GIS地图上,有效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汇聚和动态监管。”——西长安街街道副主任董立明
董立明在位于街道一层大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向记者演示了汇聚了辖区多维度数据信息的GIS地图的使用情况,利用鼠标轻轻点击地图上的任何一处建筑物,都可以从图上清晰展现出该建筑物的房屋使用性质、人员情况等详细信息,即便是在平房区,通过轻点鼠标也能看到每座平房院落的微网格图。
“目前全街道1454个院落已经全部实现了微网格图的植入。”董立明告诉记者,包括居民的家庭用车情况、登记在册的宠物家禽等情况也都纳入到了微网格图中。
而这些基础数据在一些大型活动保障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董立明介绍说,比如在“九三阅兵”活动期间,广场附近上空不允许放鸽子,“我们的工作人员打开GIS地图,就可以清晰直观地查询到辖区豢养鸽子家庭的情况,然后拉出列表,以网格为单位,由社工逐一登门入户进行通知,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了任务。”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社区工作者和近百名街巷长可以通过App将采集和更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大数据中心服务管理平台,GIS地图上的数据也会随之完成更新。
“数聚”共享 让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腿
“街道已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依托大数据中心研发了‘综合业务受理平台’,将13个市区垂直系统的40项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平台,实施‘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接办分离’。”——西长安街街道工委书记陈振海。
通过大数据平台,西长安街街道从2016年开始在西交民巷和义达里社区设立专门为民办事窗口,把基层分散在住保、计生等多个窗口办理的事项集中为“一站式”接办。另外,办理某项业务前还可以通过街道自媒体的App中“我要办事”模块查找相关资讯,足不出户便能“问清楚、看明白”。
陈振海介绍说,通过启用“一窗式”受理模式,街道公共服务大厅的办事窗口由11个减少为7个,节约人员达36%。同时依托整合的政务数据和证照库复用,提高办事效率。据测算,平均证照提交频次减少57%,平均填写数据项减少50%,平均接办时间缩减53%。
街道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中心进行人口数据分析,还开展了面向居民群众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如提前了解符合办理老年证的人员情况,给予信息提示,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可以由街巷长和网格员提供“送证上门”服务,兑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承诺。
大数据分析 助力解决民生热点难题
“通过对大数据的精准化分析,还能为基层政府的决策提供精准辅助,助力解决民生热点难题。”——西长安街街道副主任董立明
“此前我们召开过一个‘社区居民千人大会’,会上居民最为关注的就是幼儿入托难问题。”董立明说,根据大数据平台掌握的实有人口和户籍人口数据,预测未来两年0岁至3岁幼儿的入园需求以及趋势分析,从而根据幼儿分布状态进行选址,“目前我们已与区教委达成一致意见,共同筹措建立长安街一南一北两个公立幼儿园,预计今年将建成,以满足地区幼儿的入园需求。”
另外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更加精准地完成了居民停车供需数据的比对,科学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西长安街街道辖区内停车难问题特别突出。”董立明在大数据中心的GIS地图上给记者演示说,地图中的蓝色点位为辖区规划停车泊位情况,同时云图中还会显示街道实有车辆的保有量情况,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比对,可以更加科学地规划设置公共停车场。
目前西长安街街道已将西单北停滞的拆迁工地改造为停车场,设置了142个停车位。今年还将盘活地区资源,为居民争取“错时”停车,尽快启用东斜街和宁波宾馆停车场,缓解地区停车压力。同时还将胡同街巷规划外的停车泊位汇聚到平台上,运用居民停车自治规则与准物业24小时停车管理手段,有效缓解居民停车难。
大数据平台 实现精准安全防卫
“今后将通过线上线下的物联网智慧服务实现惠民助民,运用好大数据创新手段,将‘大数据’思维植入到每一名干部的工作习惯、思维模式和决策依据中,以更高的标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西长安街街道工委书记陈振海
保障“红墙”周边的安全稳定,是“红墙”人的首要责任,更是“红墙意识”的根本体现。每逢重大国事活动,西长安街街道的社区志愿者都要在辖区进行布控巡视,现在基于大数据中心,通过给值守人员加载e动红墙App,运用GPS卫星定位,就能够精确掌握值守人员的位置,方便规划值守人员的轨迹路径。指挥中心还可以调用任何点位的值守人员手机实时反馈现场视频场景,助力突发情况的处置。
西长安街街道利用大数据平台,已在辖区内重点区域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监控图像识别应用。目前已启动了大剧院南广场人工智能无人机监测项目试点,对两部测试探头监控画面可视范围内出现的无人机等低慢小飞行物,开展识别、追踪并实时反馈结果,并可实时向公安等部门通报。
另外,通过大数据中心预警系统中的图像智能识别装置,根据固定探头捕捉到的人流信息,计算出人群流量、密度和步行速度等参数,通过软件判断出实时人流状态,同时可预测未来10分钟这一区域短时人群聚集态势。一旦超出预警标准,立即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